間質性腎炎,又稱腎小管間質性腎炎,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管間質性急慢性損害的臨床病理綜合征。臨床常分為急性間質性腎炎、慢性間質性腎炎。急性間質性腎炎以多種原因導致短時間內發生腎間質炎性細胞浸潤、間質水腫、腎小管不同程度受損伴腎功能不全為特點,臨床表現可輕可重,大多數病例均有明確的病因,去除病因、及時治療,疾病可痊愈或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轉。慢性間質性腎炎病理表現以腎間質纖維化、間質單個核細胞浸潤和腎小管萎縮為主要特征。
病因
1.感染
致病感染可有細菌、真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,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、重癥鏈球菌感染、白喉、腥紅熱、支原體肺炎、梅毒、布氏桿菌病、軍團菌病、乙肝病毒抗原血癥、巨細胞病毒感染、傷寒、麻疹、腎盂腎炎等。
2.系統性疾病
如系統性紅斑狼瘡、干燥綜合征、結節病、原發性冷球蛋白血癥。血液系統疾病,如多發性骨髓瘤、陣發性血紅蛋白尿、淋巴增生性疾病、鐮狀細胞病等。
3.藥物致病
可能與環孢素、氨基糖甙類抗生素、兩性霉素B、止痛劑、非類固醇類抗炎藥,順鉑等長期應用相關。
4.重金屬鹽
可能與如鎘、鋰、鋁、金、鈹等長期接觸有關。
5.化學毒物或生物毒素
如四氯化碳、四氯乙烯、甲醇、乙二醇、煤酚、亞硝基脲或蛇毒、魚膽毒、蜂毒、蕈毒等中毒史。
6.代謝疾病
如胱氨酸病、低鉀腎病、尿酸性腎病、糖尿病腎病及淀粉樣腎病史。
|